H1N1疫情规模预测和对经济的可能影响
<><>自今年墨西哥爆发H1N1病毒的严重疫情以来,全球闻「疫」色变;人类社会在遭受上波SARS的考验后,历经六年,再度被H1N1唤醒沉痛的记忆。截至5月12日为止的统计,全球已经有超过4,380个确诊病例,死亡人数49人。虽然H1N1不似SARS般那样具备高致死率的杀伤力,也不会在痊癒后留下无法修复的肢障后遗症,但是在休养治病的过程里,还是会对人类经济活动造成妨害。人类的社会活动在全球化,传染病也在全球化;透过人员交通、货物运输的传染途径,将使得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减损,这会直接造成消费需求的减少与投资期望的降低,间接增加公共卫生成本与医疗支出。任何一场大规模的人瘟流疫,对目前积极想摆脱不景气的各国而言,都是经济活动的负面变数。
<><>我国係海岛国家,不像自然资源大国那样可以自给自足,必须依赖全球化的经济活动,透过国际贸易,满足全体国民的生活需求。有鉴于「新型流感」疫情有恶化趋势,将对全球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,存在有间接影响我国经济活动的可能性。因此评估其可能情境,以做好未来「经济防疫」的準备工作。
<><>
<><>一、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途径
<><>依照传染病的爆发走势,大概都是先急升后趋缓,由于病毒活动能力与气温有关,约莫有其季节性的特徵。因此区分几个时段,作为影响层面的观察区块,主要说明如下:
<><>宣告效果:
出现第一例之后,防疫活动展开,疫情尚未全面扩张,民众的医疗支出最先增加。恐慌心理影响之下,持有货币的预防性动机上升,利率略增,购买民生储备亦增。资产市场会有波动现象,外资撤退。娱乐事业的冲击会最显着。
<><>短期影响:
第一例确诊后,疫情迅速散布,一週内会透过公共运输与公共设施,快速传播。求诊人数激增,将冲击劳动生产力在先,疫情将与人口集中程度有正相关,呈现城乡差距。国内投资与国内消费会迅速减少,国际贸易活动随着人员活动与货物运输的减少,也急速萎缩规模。尤其是校园传染与公园传染,受抚养人口的疫病,会间接影响劳动人口的生产时间。
<><>中期影响:
一个月内到达「临界点」,考验国家医疗体系与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。政府支出除了用在公共卫生的预算,还要追加治安预算。地下经济活动的传染途径,开始与非典型饮食市场出现合流,扩大疫情散布区域。劳动休养治病的损耗,也将反映在薪资所得上,间接影响资产价格,消费与投资双双下滑。
<><>长期影响:
随着疫情的退散,消费信心会率先回稳,然而休病期间造成的产能短缺与实质所得缩水,会出现向政府求救的声浪。产业纾困与失业救济都汇给政府赤字增加压力,举债的特别预算增加,又会让主权评等下滑,经济成长率会在这一季难见曙光。国际贸易的版图会面临重新洗牌的状况,生产基地与营运中心的移动,会出现资本在国际间大规模的移动,间接影响汇率。主权基金会逢低承接,资产会从本国人移转为外国所有。
<><>后遗症:
疫情过去后,人类社会对瘟疫的不安全感记忆却难以抹去;对抗病毒的卫生医疗服务都会增加需求。这一年的出生人口会更少,将在下一个世代对教育与消费造成影响。不安全感将促使更多公务职位的需求,停工闭厂也会让周转不灵的边际企业消失,为这波大失业潮雪上加霜。共经历恐怖历练的国家,会在区域间加紧合作关係,国际组织更显的有发言份量。不止地上经济会因为这波疫情有暂时性的受挫,会出现社会结构变坚强的转变;连带地下经济社会,也会转型为更有组织的集团,在经济情况动荡的过程里套利,利差扩大都会增加其犯罪诱因,使得地下经济的规模有所进化。
<><>
<><> 流行疫情扩散阶段对典型经济活动恶化的可能影响
<><>疫情程度
<><>国内消费
<><>国内投资
<><>政府支出
<><>国际贸易
<><>旅游警示
<><>1.娱乐减少
<><>1.持有货币增加
<><>1.增加防疫物资
<><>1.减少观光
<><>
<><>2.旅游减少
<><>2.药厂受惠
<><>2.防疫演习
<><>2.减少游学活动
<><>宣告效果
<><>3.食品饮料受挫
<><>3.生技研发增资
<><>
<><>
<><>
<><>1.婚宴减少
<><>
<><>1.增加公共卫生支出
<><>1.减少商务旅行
<><>疫情爆发
<><>2.交通减少
<><>1.冲击服务业
<><>2.增加内政措施
<><>2.减少食品流通
<><>
<><>3.集会游行减少
<><>2.金融股领跌
<><>3.退抚申请增加
<><>3.减少国际展览
<><>短期影响
<><>4.医疗支出增加
<><>3.民间借贷增加
<><>4.动员召集开始
<><>4.减少文化交流
<><>
<><>5.高铁亏损
<><>
<><>
<><>5.留学活动转向
<><>
<><>1.百货业萧条
<><>
<><>1.增加治安支出
<><>1.停止世界活动
<><>疫情最高峰
<><>2.观光减少
<><>1.冲击製造业
<><>2.加强社会扶助系统
<><>2.减少国际订单
<><>
<><>3.运输业萧条
<><>2.电子股续跌
<><>3.清理街头
<><>3.各国计画撤侨
<><>中期影响
<><>4.捷运亏损
<><>3.商业週转失灵
<><>4.健保亏损
<><>4.追加防疫物资
<><>
<><>5.夜市萧条
<><>4.通信网路看好
<><>
<><>5.国际人道援助
<><>
<><>1.庆祝行情
<><>
<><>1.增加产业纾困额度
<><>1.人员开始通行
<><>疫情结束
<><>2.促销活动抢现
<><>1.薪资不再
<><>2.增加失业救济措施
<><>2.生产基地洗牌
<><>
<><>3.纪念活动
<><>2.失业更甚
<><>3.退抚亏损
<><>3.外资併购潮
<><>长期影响
<><>
<><>3.传统产业劣化
<><>4.举债压力扩大
<><>4.重新营运计划
<><>
<><>
<><>4.银髮产业兴起
<><>5.经济负成长
<><>
<><>
<><>
<><>5.生技产业兴起
<><>
<><>
<><>
<><>1.出生人口减少
<><>1.产业集中
<><>1.政府赤字扩大
<><>1.移民结构改变
<><>后疫情时代
<><>2.民间消费衰退
<><>2.城乡差距扩大
<><>2.货币贬值
<><>2.贸易赤字扩大
<><>
<><>3.薪资水準降低
<><>3.民间储蓄增加
<><>3.税赋压力增加
<><>3.区域整合加速
<><>后遗症候群
<><>4.贫富差距加大
<><>4.金融体系获利低
<><>4.公务人员比例上升
<><>4.海外投资减少
<><>
<><>
<><>5.技术进步率停滞
<><>5.失业率增加
<><>
<><>
<><>
<><>
<><>6.教育成本升高
<><>
<><>
<><>
<><>
<><>7.经济成长趋缓
<><><><>资料来源:本研究整理
<><>
<><>其他各经济部门的可能影响,包括消费、投资、国际贸易、国际原料等市场变化,以及随之应变的政府支出与地下经济部门,如表二所列:
<><> 流行疫情扩散阶段对其他经济活动恶化的可能影响
<><>疫情程度
<><>资产市场
<><>能源及原料市场
<><>地下经济
<><>旅游警示
<><>1.多空交错
<><>1.秃鹰蓄势待发
<><>1.诈骗增加
<><>
<><>2.避险基金起飞
<><>2.OECD开会
<><>2.地下保单恶化
<><>宣告效果
<><>3.心理因素震荡
<><>
<><>3.地下金融放空
<><>
<><>1.恐慌卖压出笼
<><>1.油价下挫
<><>1.走私增加
<><>疫情爆发
<><>2.不动产下挫
<><>2.瓦斯价上升
<><>2.偷渡增加
<><>
<><>3.外资撤退
<><>3.贵金属需求增加
<><>3.偷窃增加
<><>短期影响
<><>4.期指看跌
<><>4.煤炭价跌
<><>4.老人保单破产
<><>
<><>5.利率下挫
<><>
<><>5.金钱豹亏损
<><>
<><>1.证券下挫
<><>1.电价上扬
<><>1.毒品增加
<><>疫情最高峰
<><>2.美股下挫
<><>2.水价上扬
<><>2.军火增加
<><>
<><>3.汇率下挫
<><>3.钢铁重金属
<><>3.抢劫增加
<><>中期影响
<><>4.黄金裕债券价扬
<><> 需求增加
<><>4.储蓄合作社倒会
<><>
<><>5.商业保险亏损
<><>
<><>5.高利贷增加
<><>
<><>1.国际资金回流
<><>1.碳基金上升
<><>1.性交易回温
<><>疫情结束
<><>2.期指看涨
<><>2.生技基金上升
<><>2.赌博增加
<><>
<><>3.股市反弹行情
<><>3.医疗基金上升
<><>
<><>长期影响
<><>4.房地产市场
<><>4.机械人基金上升
<><>
<><>
<><> 向下修正
<><>5.绿能源产业兴起
<><>
<><>
<><>
<><>6.国际照护基金
<><>
<><>
<><>1.主权基金入侵
<><>1.国际专利
<><>1.犯罪组织集中化
<><>后疫情时代
<><>2.资产所有权易位
<><> 价格上涨
<><>2.犯罪人口年轻化
<><>
<><>3.外汇存底减少
<><>2.国防压力增加
<><>3.犯罪所得国际化
<><>后遗症候群
<><>4.国民财富萎缩
<><>3.国际组织更重要
<><>4.犯罪手法科技化<><>资料来源:本研究整理
<><>
<><>二、疫情全球化的实质冲击--以SARS为参考基準
<><><> 亚洲开发银行统计
<><>中国损失179亿美元、香港损失120亿美元、亚太地区全部400亿美元、台湾约30亿美元、全球590亿美元。<>SARS疫情爆发只有短短3个月,却影响深远,中研院公布台湾社会消费减少了新台币233亿元,财物损失高达新台币162亿元。
<><><>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
<><>历年的大规模病毒流行,与两种因素有关;一个是传染规模,另一个是致死率。前者与病毒自身的生物能力有关,传染途径会决定其影响人数,后者则与人类的医疗技术与社会的卫生条件有关。历年疫情载如下表:
重大流行疫情的历史纪录与影响规模
<><>历年疫情
<><>全球累积感染规模
<><>死亡人数
<><>平均致死率
<><>SARS
<><>8,098人
<><>774人
<><>10﹪
<><>禽流感
<><>421人
<><>257人
<><>61﹪
<><>H1N1
<><>5千人以上
<><>超过五十人
<><>0.4﹪-1.6﹪
<><>一般季节性流感
<><>
<><>每年25-50万人
<><>0.1﹪
<><>西班牙流感
<><>横扫全球
<><>4,000万人
<><>1﹪<><>资料来源:本研究整理
<><>
<><>三、以SARS为基準,调整H1N1疫情的参考係数
<><>各机构及媒体披露的预测资料
<><>我们收集各媒体所刊载的预测数据,并无一致的看法,都在上兆美元之上,且其猜测根据阙如。目前仍然没有相对精準或着可信的参考资料,余载如下表:
目前各研究单位对H1N1疫情规模的经济预测
<>预测单位
<>人命损失
<>金钱损失
<>经济衰退程度
世界银行
全球7000万
全球3兆美元
全球-5.0﹪
澳洲智库
Lowy Institute
全球4.4兆美元
美国国会预算处CBO
美国5亿-6.75亿美元
WBB证券
美国1.4兆美元
经济学人
全球-12.6﹪
国际货币基金IMF
墨西哥-3.7﹪
野村证券
亚洲严重程度预估超过世界其他地区<><>资料来源:本研究整理
<><>
<><>经济活动的背景係数调整:
<><>A.「毁灭性」灾难情境:
<><>一般认为H1N1疫情「严重」的看法,是根据其传染途径类似1918年H5N1疫情,将横扫全球;还有就是其平均致死率的平均值近似,都在1﹪左右。惟近百年以来,卫生医疗技术已经有大幅进步,人类也历经多次疫情考验,社会体系演化出与病毒相处之道,像西班牙流感那样的大规模流行,不太可能再出现类似的生命损伤。
<><>
<><> B.地震模式的两个界值:
<><>原本估计致死率在6﹪-7﹪的H1N1流感病毒,已经再度向下调整到0.4﹪-1.6﹪,均值为1﹪,其信赖区间在0.6﹪与-0.6﹪之间。亦即与一般季节性流感的平均值0.1﹪相比较,威力大约十倍;但与SARS的平均值10﹪相比较,也仅其十分之一。以对数函数来看其传染程度,约可分为:一般季节性流感是「一级震撼度」,SARS是「三级震撼度」,H1N1疫情的严重程度是「二级震撼度」。
<><>
<><> C.对数模式下预估冲击程度:
<><>以相对应的经济衰退程度来说,台湾在2003年第二季受SARS冲击而经济负成长约3.08﹪;而该年的后续累积负面影响在0.37﹪。因此本组粗估H1N1疫情对台湾的「季」经济影响约为0.31﹪,对全年影响约0.03﹪。
<><>
<><>四、因应H1N1疫情登台的经济对策建议
<><>作为特别预算的政府举债支出
<><>我国已经有抗煞经验,在SARS期间,行政院就曾经编列有新台币500亿元的特别预算,作为各部会防疫工作之用途。本组预估H1N1的影响规模甚微,需求额度应在50亿到100亿之间为度。
<><><><>资本移动与汇率变动只会在初期有短暂影响,主要是恐慌心理下的抛售国内资产所致。然而热钱的进出,也只是在比较国际间「谁的恢复力比较强」以及「谁的恢复速度比较快」。相对而言,并不是主流的炒作题库。
<><>
<><>五、防疫如演习,救灾是作战
<><>以「医护遮蔽率」做为先行防疫指标:
<><>我国人口分布以西北部为重心,城乡差距甚大;医疗资源分布亦非常不平均。城市与都会区的生活机能健全,外来人口多是具备旺盛生产力的青壮年,受扶养人口则留居一般都市与农渔村。人口拥挤的都市会最先遭遇流感,其次是具备观光价值的景点都市,最后才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农渔村。考量H1N1有全面传染的可能性,建议政府预先做妥善的医疗人力配置;农渔村向来缺乏医护人口,必要时的请救近之人力资源协助,包括:驻地军旅营区、就近之大专服务社团、民间医护诊所、急救执照人士。各县市应建立有动员名册、动员整编梯队册、工作计画、行前教案。过去招商不良的公共造产,多有建构已成却因县市财政拮据,未支付工程款的可验收工程,应可协调由中央政府信用担保,酌予徵用为疫情恶化之防疫物资基地与动员集合点。务求每位国民都能享受均等的「医护遮蔽率」。
<><>以「医护沦陷率」做为主要防疫指标:
<><>本驵以对数函数作为「H1N1疫情趋势」的推估,然而真正能作为疫情「恶化程度」的指标,则是「医护沦陷率」。这代表的是在治疗过程中,累积计算的医护殉职人员统计。以SARS为例,「医护沦陷率」在疫情前期会超越累积的致死率,在后期则落后致死率,「医护沦陷率」趋缓,才是疫情获得有效控制的真正讯号。
<><>以「医护续航力」做为后续防疫指标:
<><>若是历经超过一个月都未见H1N1疫情获得控制,政府就要严肃考虑物资调配的下一个步骤。这代表一方面医疗沦陷率持续攀升,治疗能力在逐渐流失,一方面医疗遮蔽率不足以抵抗疫情。人力与物资都出现短绌危机,则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合作。
<><>
<><><>
<><><>
<><>
上一篇:H1N1惊魂 培德华小70%学生缺课 下一篇:H1N1疫苗预防接种受害案件处理方式的检讨
- 热门文章
-
融资券:10月17日集中市场融资余额增加9.19亿元,融券余额增加14032张10月17日集中市场融资余额1386.83亿元,较前一交易日的1377.64亿元,增加9.19亿元。
-
融资券:10月21日店头市场融资余额增加1.47亿元,融券余额减少909张10月21日店头市场融资余额501.64亿元,较前一交易日的500.17亿元,增加1.47亿元。 融
-
融资券:10月21日集中市场融资余额增加9.64亿元,融券余额减少246张10月21日集中市场融资余额1400.80亿元,较前一交易日的1391.16亿元,增加9.64亿元。
-
融资券:10月22日店头市场融资余额增加3.79亿元,融券余额增加173张10月22日店头市场融资余额505.43亿元,较前一交易日的501.64亿元,增加3.79亿元。 融
-
融资券:10月22日集中市场融资余额增加4.88亿元,融券余额增加27741张10月22日集中市场融资余额1405.68亿元,较前一交易日的1400.80亿元,增加4.88亿元。
-
融资券:10月24日店头市场融资余额增加0.76亿元,融券余额减少3319张10月24日店头市场融资余额507.92亿元,较前一交易日的507.16亿元,增加0.76亿元。 融